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内容

沧海桑田,看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时易世变

时间:2015/12/6 20:16:43 点击:

  核心提示: □文/姜强 陶瓷是中国伟大发明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创造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一个无法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在发展生产、创造生活的追求过程中一个缩影。中国的陶瓷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民创造史。 陶瓷...
 

□文/姜强

陶瓷是中国伟大发明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创造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一个无法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在发展生产、创造生活的追求过程中一个缩影。中国的陶瓷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民创造史。

陶瓷艺术的不朽

陶瓷最早在中国产生,从黄帝尧舜至夏商时期,它是以彩陶为标志来证明其发展历程的。在这以后的千百年间,除日用餐饮器皿之外,祭祀礼仪所用之物也大为发展。前汉时期,烧造技艺取得突破进展,工匠所用的创作材料也不再局限于玉器和金属,较为坚致的釉陶普遍出现,陶器技术发展明显,字开始使用并流传。

唐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个非常时期,陶瓷工艺改进显著,精细瓷器大量出现;至宋代,各式名窑异常兴起,瓷器品种越来越多,并开始向海外大量输出。

元朝建立后,枢府窑出现,景德镇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中心,声名远扬,其生产的白瓷与釉下蓝色纹饰形成鲜明对比,青花瓷自此兴起,深受世界喜。

明时,景德镇陶瓷制造无与伦比,其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独占鳌头,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则是清政陶瓷最为辉煌的朝代。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海内外。尤以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最负盛名。在外国人眼里,陶瓷就是中国,中国就是陶瓷,它们就是“CHINA”——陶瓷之国。

集历代名瓷于一地,述千年历史于一时,古往今来,人们只要一说到瓷器,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景德镇,瓷都之称已各地习惯性地拿来当作这座千年古城的代名词

昔日曾经的辉煌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创造了中国陶瓷悠久灿烂的历史,尤以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变化最为辉煌。建国后,百废待兴的景德镇重绽新蕾,陶瓷产业形如雨后春笋:建国瓷厂、人民瓷厂、艺术瓷厂、东风瓷厂、红星瓷厂、新华瓷厂、光明瓷厂、红旗瓷厂、为民瓷厂、宇宙瓷厂等十多家大型国营陶瓷企业(概称十大瓷厂)相继组建投产,陶瓷工人干劲冲天,到处呈现力争上游、比学赶超的景象,瓷器生产突飞猛进,烧制工艺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即经历了由手工到机械和由柴窑到煤窑、油窑、气窑的重大转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制瓷工艺生产体系,谱写了继往开来的陶瓷史,实现了陶瓷生产的空前繁荣,使得计划经济时期的景德镇,成为中国陶瓷业最壮观、最伟大的象征时代。

凭着十大瓷厂的整体实力,景德镇陶瓷在国内外傲视群雄。到上世纪90代初,其品种已发展到20多个大类、250多种系列、2000多个器型、10000多个画面,形成了日用瓷、仿古瓷、旅游瓷、建筑瓷等门类齐全的陶瓷产品体系,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各类名瓷中,获国际金奖26个、国家金奖11个、国家银奖11个、部、省优质奖336个、国家新产品开发奖4个、尤里卡世界博览会发明奖和骑土勋章一枚。其中,有的是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外国元首的国礼瓷,有的则是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及外交部的专用瓷。

那个时期,十大瓷厂的年总产值曾达到4亿元以上,景德镇人口只占全省3%,上缴税收却占全省20%,占据了全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在赚取外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贡献,使得景德镇成为江西重要的工业基地。

改制过后的阵痛

长期以来,景德镇作为官窑基地,长期以瓷老大自居,陶瓷行业打上了深深的贡品烙印。建国后的计划经济时代,贡品文化继续延续,政府统购统销的意识根深蒂固,主动营销氛围不浓、竞争意识淡薄,从而埋下了忽略市场经济和成本意识的祸根,错失了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改革开放后,一直靠为官方服务、由官方订货而生存的景德镇陶瓷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有陶瓷企业在体制、机制、冗员、债务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积重难返、步履维艰。自此,景德镇开始对十大瓷厂进行改制,并以化整为零的方案,划小核算单位,实行自负盈亏。一夜之间,浩浩荡荡的10余万名瓷业工人,三分之一下岗,三分之一退休,只留下三分之一在维持。这一刀切的模式,使本来就艰难维持的十大瓷厂变得造血不足,力量溃泛,顿时土崩瓦解,全线衰落,不到几年之内,便一个接一个地寿寝正终,个个划上了句号。

当时有一种调侃叫做: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场不彻底、不成功的改制,成了景德镇及景德镇下岗工人难以挥去的一种

错失之后的醒悟

走过沧桑岁月,经过风雨洗礼。景德镇在经历了改制风潮后,大批工人被分流,有的成立小作坊重操旧业,有的进入社会另谋出路或下海经商,有的则带着一技之长去沿海打工或高就,这给当时按计划经济惯性运行了近半个世纪的景德镇陶瓷产业带来了一段时间的不适和错失。

大量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重了景德镇的阵痛。就在景德镇陶瓷产业处在徘徊和负增长的同时,其它省市的陶瓷产业却迎来了飞速发展,广东潮州、佛山、湖南醴陵、福建德化等,它们抓住了日用瓷和建筑瓷市场日益扩大的机会,跟随产业化浪潮迅速做大,后来居上。

直到2004瓷都之争,才让景德镇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压力与充斥:如果再不转变思路,千年瓷都的称号也许真的就会拱手让人。为了能从低谷中走出,重振瓷都旧日风采,景德镇自此提出了复兴瓷都的发展战略:以日用陶瓷、陈设艺术瓷、工业技术陶瓷为主,建筑卫生陶瓷等为辅,形成多元构成的具有竞争优势的陶瓷工业格局。

一件件项目被启动,一个个园区被建起,一批批企业被入驻,一次次投资被注入,醒悟后的景德镇快马加鞭,急起直追,全市陶瓷工业总产值每年都有进步,至2014年达到了近300亿元。

随着工业陶瓷的迅速崛起,景德镇的艺术瓷器亦是异军突起,除了来景德镇投资的企业和商户越来越多外,无数陶瓷艺术爱好者甚至已经成名的书画家也悄然涌入,他们或买房或租铺,在景德镇成立作坊,从事陶瓷艺术的创作与生产,刮起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热的浪潮。创作的热情与创业的激情,也带动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大学生,他们毕业后也纷纷选择了留在景德镇,再加上景德镇改制前本来就拥有的众多陶瓷大军,于是乎,景德镇便成为一座作坊遍布、大师云集的城市。各种私人作坊、小工厂如蘑菇一样地冒出,多达数千余家,散布在景德镇的角角落落。

令人惋惜的血拼

眼看着原来已经走向衰退的景德镇瓷业,一下子间冒出这么多的私人作坊,政府不知是喜是惊,多半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放任其发展,使得整个行业市场显得较为盲目和无序。

小作坊的实力与规模,其销售方式无法打入大进大出的主渠道,面对有限的市场空间,这些小作坊不得不拼起价格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价格战中获取一定利润,他们往往将几道工序并作一起进行,直接在坯胎上临摹官窑器纹样,这就导致了产品在工艺和质量上降低了要求,结果是东西越做越大,却越做越粗糙。被称作绝品的薄胎花瓶,现在通过灌浆倒模,批量产出,也到了泛滥有余的地步,就连原本烧制工艺十分讲究的青花釉里红,有的到了行家眼里,亦是不堪入目。

不少陶瓷市场,一只半高人的结晶釉花瓶,卖不过200元;而同样品种的花瓶,40cm高,8/套,才卖100来元;300件祭红天球瓶只卖80元,同样规格的三羊开泰瓶,也不超过100元,真叫人不可思议。

大师乱象的泛滥

一番血拼、探索之后,景德镇坊间市场悄然出现了两边倒的情况,一边是传统的低价位瓷器大量积压没有销路遍地抛售,一边是大师的高价位艺术瓷一件难求,且一时一个价在上升。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人幡然醒悟:原来大师的名气,可让陶瓷艺术品一夜翻倍!

因为市场受捧,大师的价值凸显。不少人只认大师的名字而不谈作品的好歹。既然头衔如此重要,又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在利益的刺激下,无形中倒逼迫着那些搞创作的人都来抢渡大师这座独木桥,于是乎,大师风便迅速刮起。

不少在进行艺术创作的人都在为参评大师做积极准备,但这准备的有的却不是去如何精心打造自己的作品,而是去忙活着各种可以加分的要素,这对艺术家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有条件的,挤破脑袋凑齐条件去参评;没条件的,则想方设法走后门、托关系、走捷径;更有甚者,来的更直接,干脆花钱去买名份。当然,这里面,有的是真大师,有的则是假大师,不管是真是假,只要能唬人就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抬高自己的身份和作品价格。

本来,景德镇瓷都只是个中等城市,如今却弄得大师满街跑,泛滥成堆的程度。以至于动不动就有人以大师自封,什么世界大师联合国大师亚洲大师中国大师行业大师顶尖大师业内领袖民间巨匠坊间奇人等,比比皆是。甚至,某一个单位、某一个组织或某一个个私协会,召集一场类似某某大师评选暨精品展的活动,一下子就可推动十多位甚至数十位大师的称呼来,简直叫人瞠目结舌!只是,高帽虽高,但真的内涵又有几何?

行业乱象的叫停

本来,大师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从古到今,历史上那些真正的,事实上并没有哪个衙门、哪个组织为他们冠上一个响亮的大师称号,他们的成功往往都是一种良好素质与综合实力的体现,历经时间考验,被后世广为推崇,他们天赋一流、技艺高超、修养全面,有才品,有艺品,有人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景德镇的陶瓷事业正处于恢复、起步与发展阶段,政府为了表彰在陶瓷艺术领域里有突出才能并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当初或随后相继采取以评选国家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艺术大师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等做法以起模范带头作用,来推动工艺美术和陶瓷事业的发展,初衷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那个时候,经过政府部门严格把关、自下而上层层推荐而评审出来的大师,他们的确代表了景德镇当时陶瓷艺术的领先水平或极高境界,他们的胜出,无可厚非,他们的贡献,也有目共睹。现在回过头来看,景德镇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这种目的已经达到,大师的推动作用,当之无愧不可小窥!

只是没想到的是,由于艺术陶瓷市场的导向出了问题,导致景德镇大师过热,炒作泛滥的怪象又出现了。为此,有人提出,对假大师进行暴光和查处势在必行,另外,对评选过程中的不正之风要及时整顿和纠正,甚至认为评选活动已到了该叫停和取消的时候了。

这种不看作品只买名字大师怪象终将过去,唯有重视传统,回归经典,以文化为根基,专心书画创作研究,才能让人真正信服。

瓷坛新秀的崛起

物换星移,景德镇瓷艺在经过一场阵痛过后,通过自身的过滤与代谢,终于迎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春天。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今,景德镇瓷坛人才辈出,高手如云,不断涌现出来一批批观念新、思想强、实力厚、干劲足的瓷坛新秀,他们在搏击技艺的浪潮中,不为世俗所吸引,不为利禄所低头,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阵地,潜心搞钻研,全力搞创作,刻意求精,敢于创新,带来了一般清新力量,使得景德镇艺术陶瓷长盛不衰,后继有人。

在这些有信仰、有抱负、有追求的无数充满灵气的陶瓷艺术工作者当中,他们个个都是姣姣者,有些虽然还比较年轻,出道得也不是很早,甚至也不怎么很出名,但他们坚实的功底、务实的做派、执着的追求、向上的劲头,又不得不令人叹服。

潘玲霞,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大凡欣赏过潘玲霞粉彩仕女人物画的观众,都会盛赞其匠心独运和独具特色,无论是在大型瓷板画、长条瓷屏风或瓷扇面上作画,她画中的仕女皆在窗内或室内活动,美女与家具相称,在形成空间感的同时更能把窗外的画面纳入其中,增强了时空的意境,平添了想像的空间,演绎了生命的华美,就像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镶嵌在素朴而具有优美旋律的乐曲中。她的作品,已将细节做到极致,用细节带动人物,牵动观者的内心,很是值得仔细揣摩和慢慢品味。

蔡文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省工艺美术师中级,国家级技能大师二级,从小与陶瓷艺术结下了千丝万缕的情愫,师从民间著名元青花老艺人多年,成功仿制出系列元青花陶瓷作品,包括瓷罐鬼谷子下山及梅瓶君子四爱等,荣获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创新设计银奖江西省工艺美术国瓷杯精品大赛金奖,其陶瓷首饰作品富贵荣华江西省旅游商品博览会一等奖。她的手绘青花瓷,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同时按照写生变化的形式原理,在元青花的基础上进行再次艺术创造,实现再现和扩展的完美融合;其作品装饰极富节奏和韵律,在设计图案时,结合了时代的寓意与联想,是对比与变化的协调统一,形与神的高度概括,是一种纯净的形式美。

黄凯,景德镇意艺堂堂主,省工艺美术师,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他轻松的画风,不失对艺术的严谨,慵懒的画意里,不丢失构图的细致,仿佛给冰冷的陶瓷注入了新的血液,经历了烈火的烧制,又是新的生命开始。他的陶瓷作品,件件皆有专属之意,不论是创作思路或者创作手法,其新、其美皆能做到丰富与完美相结合,大气沉稳,动静相宜,将一山一水、一花一木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磅礴,清幽、溢美之感。

景德镇诸如此类一批批青年才俊,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艺术功底,还有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他们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在传承中有创新,在创新中有发展,他们将独到的艺术风格、审美情趣、民族特色、历史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利用陶瓷语汇,兼容并蓄,完美结合,把那些人文理念、深邃内涵,储存在陶瓷艺术的空间里。

他们的成长,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他们的脱颖而出,使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增添了一抹靓色。毫无疑问,在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史上,他们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可以说,某种程度上,他们将代表景德镇新的希望和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一代代青年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极具民族特色、文化底蕴和审美特徵的中国陶瓷艺术一定会屹立于世界艺林之中,一个永不没落的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之都必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作者:姜强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今日江西网(www.jrjx-people.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jrjxw8863@163.com 赣ICP备11001524号-1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