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要闻 >> 内容

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新余模式”见成效,引十一省市来交流

时间:2017/11/22 16:08:59 点击:

  核心提示: 2015年12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2016年3月,江西省住建厅报省政府同意确定新余市为全省设区市城市执...

2015年12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2016年3月,江西省住建厅报省政府同意确定新余市为全省设区市城市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市。接受任务后,新余市把城市执法体制改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委领导,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成果惠民,逐步探索形成了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的“新余模式”。

此项改革自2016年3月到12月,方案初步形成,到2017年9月,新余市已圆满完成了改革的各项任务。此次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经验和做法,在改革的诸多方面开创了历史。率先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新“三定”方案;率先在全国以城管党校为平台,对全市城市管理和执法人员进行全员系统培训;率先在全省进行正式换装;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城市管理执法经费与公安同步执行;率先在全省设立城管巡回法庭;率先与环保部门实现联动,城管执法人员对生活噪音进行现场检测。超前的思路,特色的做法,受到住建部、中组部及住建厅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吸引了全国11个省市15个市、县,省内25个市、县来余交流和学习,其具体做法如下:

坚持党委主导,确保改革方向

新余市积极探索出“三个五”机制。一是开展“五学”,政策文件系统学,中央、省关于《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改革精神,全局上下认真系统研读,统一改革思想,理顺改革思路;集中培训专题学,先后组织城市管理系统12名副县级以上干部到住建部、住建厅组织的专业辅导学习,并将会议精神及学习内容及时反馈到市委领导及改革相关单位,确保改革“一盘棋”;领导专家上门教学,邀请部、厅领导及城市管理专家学者来余为广大干部和队员授课,提振改革信心,激发改革热情;带着问题出去学,针对改革的重点、难点及难以把握和需要突破的工作内容,有的放矢,抽调人员外出学习专业知识,积累改革经验,完善改革举措。

其次是实行“五化”。方案条款化,将全市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方案中的工作任务全部用条款分解,共10大项35小项;分工具体化,明确主要责任单位、协助单位人员名单,并对每项职责进行细化、存在问题及原因、下一步工作完成时间;任务节点化,明确每一项任务的完成时间节点,标明工作进度,对没有按照时间完成的,及时亮红灯给予警告;台档精细化,每一个协调电话、上门走访对象姓名及协调内容等涉及改革的具体内容全部记录在案,防止扯皮,影响进度;责任追究严肃化,对于在工作中的“计划、实施、督导、查处”的每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工作不力的,严肃按规定查处到位。通过“五化”,建立健全一张“改革工程网”,确保每一项内容落地生根。

再次是落实“五专”。坚持市委、市政府统一调度,让改革工作地位更加稳固、共识更加广泛、落实更加有力。专程督查,每月围绕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题督查,哪个单位进度慢就到哪里开现场会,全力打通梗阻环节;专项调度,按照时间表,每月实时跟进进展情况,全面调度掌握面上的工作情况;专科会诊,由市委改革办牵头,开展集中调研会诊,准确查找工作短板,及时分析原因并拿出办法,对涉及政策和利益突破的问题,梳理汇总后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拍板;专刊通报,对照方案确定的量化指标,对没有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专题宣传,充分运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各类简报、刊物,积极推介工作经验,交流改革心得。

坚持自主创新,激发改革活力

针对该市“工小美”的特色,新余市坚持“顶层设计”与“自主创新”相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统一,突出规定动作做到位、自主动作有特色,高效激活改革活力。

一是推行“四项机制”。推行公用事业市场运行机制。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对调整后的环卫、市政、园林、照明等公用事业的作业,全面推向市场,激活管理市场,规范行业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截止目前,新余市共引入资本7374万元/年,服务外包企业15家,环卫清扫面积480万平方米,园林绿化260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600吨/日。推行城市“拉链”严管机制。针对城市到处开挖,影响市容的普遍现象,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人行道交付使用后5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3年内不得挖掘;挖掘单位如未经批准擅自挖掘城市道路,将严格从重从严处理。推行城管队伍培训机制。为适应城市管理发展的需求,首次设立市委党校城管分校(城管行政分院),每年定期对城管队员进行培训,提高队伍素质。首期培训,对市、县(区)两级城管执法系统全体人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封闭集中培训,取得了长足的成效。推行创新“门前五包”工作机制。采取“党建+门前五包”模式,充分调动城区临街经营户党员带头维护社会公德、个人美德和遵章守纪,带头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带领市民支持、理解、参与城市管理活动,形成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工作局面。

二是创新“城管+”模式。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了解城管、支持城管,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目标,积极探索开展五项“城管+”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城管+学校”。安排城管队员定期到学校开展城市管理知识进课堂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加深对城市管理工作的了解,让学生在认同的基础上成为城市管理的代言人;组织由中小学生组成的城管服务队,不定期上街广泛宣传城市管理知识,教育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的各项法规。“城管+社区”。在全市33个社区成立了城管社区服务站,由社区主任,城管队员及2名社区工作人员组成。定期安排城管队员深入社区了解情况,进行日常巡查,受理群众投诉,解决社区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开展社区宣传工作,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居民摒弃不文明习俗,形成邻里互助、文明礼让的社会环境。“城管+志愿服务”。以全市开展的“新余有爱身边好人”等系列活动为契机,邀请学校、企业、机关等社会各界人员担任城管志愿服务者,参与城市管理工作,使他们在参与中了解支持城市管理事业;同时,特别邀请离退休人员担任城市文明监督员,对违反城市管理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城管+共产党员示范岗”。以开展的“创建党员示范市”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城管系统中全面开展了共产党员示范科室(单位)、“十大执法标兵”、党员带头亮身份佩戴党徽、办公桌上摆放共产党员岗位牌等党员带头活动;并加强行业管理中党员示范作用,在渣土运输、绿化养护、垃圾清运、道路清洗等作业车辆中开展“党员先锋驾驶员”评选活动,真正将党员示范岗落到实处。“城管+媒体”。为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城市改革的积极性,市城管局通过与媒体合作,在电视、广播开设了“城管在身边”专栏,在新媒体开办了城管专刊专报;同时,在市改革办的指导下,抽调专人负责改革宣传,设立改革微信公众号,每日公布改革最新进展情况,掀起了改革热潮。

坚持成果惠民,丰富改革源泉

截止9月30日,新余市城市执法体制改革35项任务全部完成,其中有5项走在全国前列,成效显著,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一是重心下移,城管与市民的距离更近了。按照中央、省关于城市管理执法重心下移的要求,市长热线12345直接下沉到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统一受理涉及城市管理的各类问题。结合新余市区东面经济开发区、西面风景名胜区、南面新钢工厂生活区位于城郊的实际,在这三个区域设置3个分局(大队),7个基层中队;同时,将市政、园林、环卫、照明同步延伸到位,执法到哪里管理就到哪里,扩大城市管理服务范围。

二是落实“721”工作法,城管与市民更亲了。全面推行住建部提出的“城市管理问题70%靠服务,20%靠管理,10%靠执法”的“721”工作法,深化实施“理性、文明、公正、规范”执法理念,抓实“延时错时管理”法(提前半小时上班、延迟半小时下班,双休日保持50%的力量在岗值班),变被动执法为主动管理,变主动管理为热情服务,城管见市民的频率高了,市民对城管的笑脸多了,实现了“查处一个摊点结交一个朋友;整治一个小区,赢得一片民心”目标。

三是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市民办事更便捷了。新余市严格执行中央、省关于改革的要求,先后将规划、住建、房管、人防部门的全部行政处罚权和公安、交通、水务、环保、民政、市场监管(含食品药品)等涉及城市管理的部分行政处罚职能划转到市城管局,实现了“一个行业一支队伍管执法”,执法职能增至431项,实现了城市管理执法一站式服务,提高了管理效率,市民办事更加方便,更加快捷。


改革是打破旧体制机制的有效手段。怎么改、从哪里改、改什么才是改革的核心。在整个改革工作中,新余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从当前城管工作的实际和现状出发,从最突出的问题着手,从最棘手的难题动刀,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正是由于对症下药,使新余市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初步形成了一套权责明晰、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模式,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实现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在改革中,新余市政府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强化宗旨和服务意识,关切关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将打造干净有序、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把惠民和便民措施落实到各项具体改革中。由于该市改革始终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好评, “新余模式”已经被人们熟知并逐渐流传开来……

作者:曹凯新 来源:中国网
相关文章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今日江西网(www.jrjx-people.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jrjxw8863@163.com 赣ICP备11001524号-1
  • Powered by laoy! V4.0.6